為何主流媒體的科學新聞報導不連結回原始資料來源?
http://pansci.tw/archives/1894

這篇文章提到英國幾家惡名昭彰的媒體,雖然借用了學術研究的題材,但是胡亂捏造了聳動的報導內容或者擅自引伸無關的結論。

其中提到的一個例子:

第一個案例,英國電訊報日前報導「海上風力發電機組造成鯨魚擱淺」(Wind farms blamed for stranding of whales)(現已撤下),這篇報導的資料來源是PLoS One期刊上的這篇論文「喙鯨對模擬以及實際的海軍聲納有反應 (Beaked Whales Respond to Simulated and Actual Navy Sonar)」,電訊報的的報導中說「海上風力發電廠是鯨魚發生海灘擱淺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此一議題的科學家如此表示」,然而該論文從頭到尾完全沒有提到海上風力發電廠!論文作者之一Ian Boyd教授在報導中還被引言,但是事實上Boyd根本沒有接獲電訊報的採訪,也沒有在其他地方談及海上風力電場對鯨魚的負面影響,卻被擅自當成「權威專家」引述。搞得他只能在那篇報導下方留言回應。雖然電訊報後來撤下報導,並刊登更正啟事,但是你可以自己讀讀看,就知道這更正啟事同樣沒有反省的意思。

事實上,就算我們不是科學家,也不是該領域專家,如果電訊報在報導中鍊結引用論文出處,任何人滑鼠一點過去就會看見論文標題跟摘要,馬上就會起疑:「這篇論文談得是聲納吧???」

報導者沒看原始論文,OK,拿研究單位發的新聞稿來改寫,OK,可讓我們看看原新聞稿:「鯨魚『怕』聲音」(Whales Scared of Sound),裡頭也完全沒提到海上風力發電廠。電訊報的報導只能說是穿鑿附會,聯想力十足:鯨魚怕聲音–>海上風力發電廠運轉會發出聲音–>鯨魚擱淺是由於海上風力發電廠–>「專家」也這麼說。這種超級跳躍性的推論就被當成正式報導,不斷被轉載,談論,直到論文作者微弱的抗議被看見,然後才不情不願撤下報導,放上一篇更不情不願的更正啟事。

如果報導中有連結,報導者在扭曲報導之前應該也會想想:「這樣一下就會被揭穿,那還是謹慎下筆好了」。

任何人只要去讀一下原論文,就會立即查覺這是記者胡扯,但這類的報導從不提供原始資料來源,雖然就算提供了恐怕也很少人會去看。不過提供原始資料來源也未必方便,現在很多人都是從入口網站讀新聞,而其中有很多是電視廣播的新聞稿,兩者大概都很難在媒體中提供原始資料來源。

以前我也會被這些很奇怪的「科學」新聞騙到,這是出自於對其他領域專業人士的信任,也信任記者會忠實轉達,然而長時間的觀察證明兩者都該畫上問號。這導致一個很糟糕的現象,主流媒體的科學報導最後常常淪落為網友口中的「看看就好,不必太認真」、「科學家又在唬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ov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