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陣子和一位朋友聊到「現金流遊戲」,於是我查了一下,發現這是《富爸爸,窮爸爸》的相關產品。記得念大學時一位室友書櫃上有《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就借來翻了翻。看完之後不覺得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所以沒有關注後續的系列著作,也不清楚作者生平。這裡必須說明,當時我對投資理財已經相當有興趣,不僅閱讀相關書籍,甚至在現實生活中認識了一位有點富爸爸味道的老師,但《富爸爸,窮爸爸》就是難以引起我的興趣。

我發現羅伯特.清崎的生平比起他的著作更精彩,於是整理了一下這兩週找到的資訊,寫成了本文。

羅伯特.清崎的事業簡史

羅伯特.清崎的第一個事業是輕便型的魔鬼沾皮夾,他觀察到傳統皮夾對於夏威夷衝浪客極不方便,而想出這個點子。這個事業一開始做得不錯,但是他沒有考慮到競爭者的問題,而沒有採取防止仿冒的措施,於是很快就玩完了。

他的第二個事業是販賣重金屬搖滾樂團的授權商品,但隨著流行風潮退去,他於 1985 年破產。據他本人的說法,他甚至落魄到要住在車上。

在此之前幾年,他接觸到了一個名為 Excellerated 的激勵課程組織,該組織主要運作 Money & You 課程。清崎原本是學員,後來變成講師。1985 年的時候,原本的創辦人 Marshall Thurber 正好打算退出,於是羅伯特在太太和同事的協助之下接手了 Money & You 課程事業。(該課程的學員果然都有預知未來的能力,不然聽一個正處於破產狀態的人教大家如何賺大錢,想想也覺得彆扭。)

無論如何,清崎確實靠這個事業重新站起來,並且將版圖擴展到澳洲,直到 1993 年碰到了突發狀況。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製作了一個深度報導,揭露 Money & You 灰暗的一面。Money & You 聽起來應該是一個教導財務知識的課程,實際上是一個激勵課程,其中有一些心理操縱技巧玩過頭,以至於許多學員受到情緒創傷,其中一位自殺者疑似和此有關。

報導中有一位律師自從參加課程之後人生就遇到困境,事業瓦解、婚姻觸礁。其他學員也提到,課程中包含了持續數小時令人挫折的活動。一位學員稱:「到了某個階段差不多大廳裡所有的人都在哭泣。有些人已經到了崩潰邊緣...... 你會開始感到失去了自我價值和自信心。」 [1] [2]

我不知道這個課程如何進行,不過聽起來似乎是某種消耗意志力或者情緒操弄的手段,使講師可以進一步灌輸觀念甚至控制學員的心智。在一些介紹洗腦的書都有提到類似的方法。

這個課程似乎有意掩蓋其意圖。墨爾本一名心理學家 Louise Samways 在其著作《Dangerous Persuaders》寫到:「許多個人成長課程都不公開上課方式與目標,學員直到課程現場才知道。我訪談過幾位參加過 Money & You 的人,這個課程在澳洲的一家會計機構內舉辦。他們原本以為自己是去學習如何管理金錢、創業還有致富。然而他們卻被捲入極高強度的自我成長課程,其中教導不真實、非黑即白的人生觀 - 基本上就是是他們可以成為任何他們想變成的人,只要他們以正確的態度推動,並且拋下所有的羈絆,例如家庭。」 [3]

羅伯特.清崎認為 Money & You 受到了非常不公平的報導,但他也知道無論如何 澳洲的事業都很難繼續下去,所以便結束了澳洲的課程。不久後,他就以意見分歧為理由退出經營。大約在這個時期內他出版了一本書,叫做《If You Want to Be Rich and Happy, Don’t Go To School?》,但沒有引起任何關注。

接下來他長期構思的現金流遊戲進入完善階段,並且打算申請專利,因此結識了專利事務所的麥可.萊希特。清崎為了解釋現金流遊戲背後的概念寫作了許多零散文稿,但他的文筆並不好,麥可便建議由擅長寫作的妻子莎朗.萊希特將零散的文稿重新編寫成書,成為後來的《富爸爸,窮爸爸》。此後莎朗.萊希特在 14 本富爸爸相關叢書中名列共同作者。

現金流遊戲和《富爸爸,窮爸爸》在 1997 年推出,基本上沒有出版社願意出版,即使清崎自費出版也沒有書店要擺。在因緣際會之下,清崎結識了一位安麗上線 Bill Galvin,Galvin 覺得《富爸爸,窮爸爸》很適合自己的下線閱讀,也介紹給其他安麗上線,這使清崎得以利用安麗現成的人際網路來賣書、錄音帶、遊戲(而不是幫安麗賣產品)。此外清崎太太也表示,當時有人建議他們積極爭取廣播、訪談節目的露臉機會,事後證實很有效。 [12]

有了第一批忠實讀者後,羅伯特.清崎終於有籌碼和書商談出版事宜,並且進入正常的圖書銷售通路,這已經是《富爸爸,窮爸爸》問世三年後的事了。等到羅伯特.清崎上歐普拉的節目,《富爸爸,窮爸爸》才真正成為暢銷書

成名後的爭議

Learning Annex 是清崎早期的合作者之一,主要以舉辦活動來宣傳富爸爸系列書籍、課程和現金流遊戲,對於打響富爸爸品牌知名度有相當大的貢獻。雙方原先的協議是以比例分享獲益,但 Learning Annex 始終未得到支付。合作關係自 2006 年決裂,纏訟多年後 Learning Annex 於 2012 年得到勝訴,可獲得 2370 萬美元。

清崎旗下有 11 家公司,其中和 Learning Annex 接頭的公司為 Rich Global LLC。按照 Learning Annex 的說法,在雙方合作期間創造了 4.38 億美元的銷售額,Rich Global LLC 收取了 4500 萬的版稅。

然而到了判決時 Rich Global LLC 早已沒有實際業務,資產大約只剩 180 萬。雖然外界推估清崎的財產約有 8000 萬美元,但他顯然沒有意願從自己身上掏錢,而是直接讓 Rich Global LLC 破產。 [4] [5]

總之,這個破產聲明對清崎個人財產沒有影響,也和破產公司的營運狀況無關,只不過是運用有限公司的法律保障來賴帳而已。我覺得他或許可以出一本叫做《富老闆,窮公司》的書。

《富爸爸,窮爸爸》的共同作者莎朗.萊希特在 2008 年和清崎拆夥糾紛,因而走上法庭。最後清崎夫婦支付不明金額給萊希特,以和解收場,雙方在受訪時都聲稱對結果滿意。 [6] [7] [8]

萊希特主要的指控是清崎夫婦運用公司自肥,並且刻意破壞合作關係以便獨攬經營權。例如清崎太太沒有參與寫作的書也要抽高達 25% 版稅。萊希特退出決策層變成普通大股東之後的一個月,清崎夫婦各自以「獎金」為名從公司領取 25 萬美元。

萊希特也指控《Success Stories》、《Rich Dad Poor Dad for Teens》和《Escape From the Rat Race》三本書是由外包的影子寫手撰寫。其他的指控包括不合理的業務浪費、可疑的不良經營決策,而且羅伯特喜怒無常,使得工作氣氛惡劣。

其實用公司名目自肥是清崎的主張之一,但萊希特和他的訴訟也告訴我們,現實中其他股東利益明顯受損時未必能忍受這種行為,背後淺藏的傷害可能超過表面上的小利益。

多年來一直都有學員控訴富爸爸旗下課程並未教授具體內容,只不過用各種軟硬手段推銷進階課程,而進階課程其實也只是推銷更加昂貴的課程而已,最高階的學費可達數萬美元。加拿大廣播公司在 2010 年製作了一個節目,讓調查人員帶著隱藏式攝影機進入其中一個付費課程,基本上證實了學員的指控。節目拿影片內容訪問了一位專研房地產法律的律師 Bob Aaron,他認為講師的建議不尋常而且不太可行。節目也查證課程講師聲稱參與交易的房地產,發現至少有一處根本不存在。 [9]

這些課程是委由一家名為 Tigrent 的合作廠商開設,Tigrent 是一家惡名昭彰的課程公司,最早叫做 Whitney,每次把名聲玩壞就改個名字繼續經營。

清崎宣稱他也是看到投訴才知道,對此也非常不滿,將會負起監督責任。他在激勵課程領域算是資深業內人士,要說他不曉得合作廠商在玩什麼把戲有點說不過去。就算他真的不知道,那也只顯得他對對合作廠商控管不力,忽視可能嚴重破壞商譽的潛在因素。

其他質疑

清崎最初強調富爸爸是真有其人,但質疑的聲音從來沒有停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完全符合他對富爸爸的描述,就算吻合度很高的候選者也都還是有關鍵差異,而且清崎在不同場合給出的資訊有時候也會互相牴觸。有趣的是,在 1992 年的《If You Want to Be Rich and Happy, Don’t Go To School?》一書裡, 清崎形容自己的親生父親 Ralph 為:「the best teacher I ever had」。 但是幾年之後,同一個人在新書裡面變成價值觀一無可取的「窮爸爸」。 [11]

在 2003 年 2 月出刊的 SmartMoney 雜誌訪問裡,清崎說出了耐人尋味的話:「難道哈利波特是真的嗎?為什麼你們不讓富爸爸成為一個神話,就像哈利波特那樣?」我想他的本意並不是說富爸爸是虛構的,而是說富爸爸的真偽並不影響他所宣傳的內容。

透過故事使生硬的內容更容易被吸收,也是常見的寫作手法,至於讀者買不買單則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不論使用何種方式呈現,我個人會希望知識是由可靠的觀察、研究所支持。特殊個案固然有參考價值,但不足以作為普遍法則的證明,畢竟每個人都可能有他人無法複製的際遇。虛構的情節又等而下之,因為虛構故事本來就可以隨人編造,傳達特定的思想。

一個常見的質疑是,羅伯特.清崎很可能不是透過他向大眾宣傳的方法致富,反過來他是靠著賣書籍、課程才致富。CNN Money 在 2003 年做過一個訪問報導,是這樣描述的: [1]
亞歷桑那州的公開紀錄顯示,他確實在當地進行過不動產交易,規模不算大。他有能力在鳳凰城豪華地段購置漂亮的自住宅 -- 以 120 萬美元購於 1999 年 -- 而且車庫裡有好幾輛車,包含一輛法拉利。他確實過得很好,雖然和當地的重量級房地產大亨無法相提並論,例如 Phoenix Suns 的擁有者 Jerry Colangelo。

或許他在 1999 年後的財富大多來自於經營「富爸爸」事業,但我認為他在更早之前靠投資達到財務自由(儘管未必很富有)的說法有一定可信度。

另一個常見的批評是,他的書很少給出具體的行動指引,事實上他給過最具體的建議是一些避稅方法,彷彿這才是他的得意技。然而很多美國的網友批評這些方法有違法疑慮,而且美國的稅務機關也沒那麼容易矇混過去。

John T. Reed 是加州房地產投資人與相關領域作家,他大概是網路上對羅伯特.清崎批評最猛烈的人。他的質疑大多來自清崎自己說的話互相矛盾,其他還有很多是基於經驗推斷和讀者爆料,不容易查證,這裡就不詳細列舉。 [10]

我的感想

我對《富爸爸,窮爸爸》的印象已經相當模糊,不打算具體評論,這裡只談談最近這幾天閱讀網路資料的整體印象 -- 主要是他的專欄、訪問搞、其他人的評論。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概括,大概會是:激勵為主,知識性薄弱。從好的一面來看,清崎引導讀者檢視自己的收入模式,並且鼓勵大家勇於突破現有格局。網路上許許多多的正面評價顯示很多人受到啟發。

在我感覺,他主要目標不在於向讀者介紹客觀知識或提供決策方法。他比較像是闖出了一條財務自由之路後,熱切說服其他人跟隨。我比較不喜歡的地方在於,他不是透過理據而是話術來達到目的。最容易被認出的手法大概是:先以不對等的方式呈現資訊,再以二分法誘使讀者落入他設想的路線。

網路上批評他模糊化風險的文章,通常都有人回應說批評者誤解清崎原意。但如果很多人都產生相當一致的誤解,恐怕是一種警訊。

不過或許事情沒那麼糟,畢竟很多人在面對現實時,會自動調整為學習富爸爸的「精神」,找尋適合自己的出路。如果有人覺得自己深受富爸爸系列啟發,並且突破原有的格局,我首先要恭喜你,並且覺得你可以多把一些功勞歸給自己,這是你自己認真研究並承擔風險而得到的。

[1] (1, 2) http://web.archive.org/web/20130725080613/http://money.cnn.com/magazines/moneymag/moneymag_archive/2003/01/01/334706/index.htm
[2] http://thishomebiz.com/blog/robert-kiyosaki-australia-money-and-you-exposed/
[3] http://wikipeebia.com/wp-content/uploads/2013/02/DangerousPersuaders.pdf
[4] http://www.cbsnews.com/news/rich-dad-poor-dads-bankrupt-company/
[5] http://pagesix.com/2012/10/10/rich-dad-bankrupt-dad/
[6] http://archive.azcentral.com/business/articles/2008/06/02/20080602biz-richdad0602.html
[7] http://archive.azcentral.com/business/articles/2008/09/04/20080904biz-richdad0904.html
[8] http://mr6.cc/?p=1823
[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bert_Kiyosaki#Controversy
[10] http://johntreed.com/blogs/john-t-reed-s-real-estate-investment-blog/61651011-john-t-reeds-analysis-of-robert-t-kiyosakis-book-rich-dad-poor-dad-part-1
[11] http://ethanvanderbuilt.com/2014/01/20/robert-kiyosaki-scam-artist-yes-opinion/
[12] http://preneurmarketing.com/essays/updated-inside-world-robert-kiyosaki-full-rich-dad-poor-dad-stor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ovus 的頭像
    novus

    novus log

    nov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